又是一年秋風日,恰是菊花爛漫時。金秋時節,走進雙澗鎮王灣村菊花種植基地,滿眼的菊花在秋日的照耀下格外金光燦燦,滿天的花香伴著秋風撲面而來,沁人心脾,讓人心曠神怡。
安徽網庫訊:今年王灣村集體首次種植的十五畝菊花喜獲豐收,一朵朵小菊花為鄉村注入新活力,也為振興帶來新希望。
鄉村要振興,產業是基礎。今年6月,王灣村通過土地增減掛項目將村民15畝廢棄土地置換成可耕地,然后以村集體名義從村民手中承包過來種植菊花,最大程度解決土地閑置、村民增收等問題,實現了“撂荒地”變“豐收田”。
眼下天氣晴好,正是菊花采摘的好時候,王灣村召集周圍脫貧戶和一般農戶過來采摘,按照采摘菊花的重量支付務工人員報酬,實行一天一結賬,讓村民在家門口賺到真金白銀。村書記楊利介紹說:“采摘菊花是個輕松活,男女老少都適合干,平均每人每天能夠采摘30多斤,一天下來能夠掙到120多塊錢。”同時,王灣村主動對接收購企業,確保采摘的菊花迎時賣個好價格。若按照目前市場收購價1.5元每斤計算,僅僅菊花產業可為村集體帶來收益約5萬元,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和村民的“雙豐收”。
“菊花生長周期約3至4個月,比起其他作物,管理起來比較輕松,收成也十分可觀,可以進行廣泛推廣種植。”楊利說,后期王灣村“兩委”將采取“黨組織+合作社+村民”的模式,積極引導村民利用零散土地種植菊花,并提供種植技術培訓和收購等服務,不斷擴大菊花種植面積,做大菊花產業,讓菊花既美了鄉村,又富了村民。
菊花產業,只是王灣村因地制宜推進產業振興的一個縮影。近幾年來,王灣村“兩委”干部不等不靠,依托天然沙土土壤資源優勢,承包村民土地種植蔬菜,發展蔬菜特色產業,先后引進5家專業種植合作社入駐,種植蔬菜規模達2000畝,村集體也探索出春種豌豆,秋種辣椒、菊花的自種模式,多渠道增加村集體收入。2022年王灣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74.64萬元,位居全鎮首位,同時被評為省級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,產業發展初具規模,群眾的“振興夢”正在照進現實。(丁燕來 武金廣)